美团入局!香港人民终于能手机点外卖了,互联网有多落伍? ...
原标题:美团入局!香港人民终于能手机点外卖了,互联网有多落伍?5月22日,美团旗下外卖配送平台KeeTa正式在香港上线,首站落户旺角、大角咀两大中央区,筹划年内覆盖全港。预热许久的港版美团也没有令人扫兴,敏捷取得开门红:停止22日晚上8点,光是旺角地域的订单就靠近2000单,互助的麦当劳、吉野家等商家纷纷传来“爆单”消息。
KeeTa不但让消耗者疯狂,也让竞争对手们感受到亘古未有的压力。Deliveroo、Foodpanda等外卖配送平台盛食厉兵,被迫卷入补贴战。但在财大气粗的美团眼前,这些平台势单力薄,乍一看难有胜算。
美团的降维打击,某种水平上折射了大陆和香港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差距。作为曾经的中国经济门面,以致整个东亚地域的经济中央,以房地产、金融业为焦点的香港没能捉住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在转型的路上显着慢了半拍。
现在谈及香港经济,我们可以看到一副极其扯破的图景:在风光无穷的A面,香港照旧资源的天国、亚洲第一大/环球第三大金融中央,港股集齐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美团、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但在令人担心的B面,香港本土缺乏一家镇场的科技企业,阶级固化愈发严峻、房地产泡沫仍在发酵……
美团KeeTa的到来,宛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穿了香港的华丽制服,迫使其直视自身的缺陷,另有那酷寒的实际。
香港互联网业,真的不中用吗?香港到底是怎么错过移动互联网海潮的?在外部挑衅日渐严肃的本日,这些题目值得深思。
(图片来自pixabay)
外来巨头,把持香港互联网市场
假如不是美团推出KeeTa高调进军香港,香港的外卖配送行业大概不会劳绩那么高的热度。在KeeTa眼前,香港外卖配送双子星Foodpanda和Deliveroo好像没有太大还手之力,在配送服从、性价比等维度的比拼中全面处于下风。
针对用户,KeeTa连续了美团的满减优惠、运费减免、新用户注册嘉奖等一系列玩法。打开KeeTa用户注册页面,体系就会弹出非常显眼的“十亿激赏”优惠券领取关照,每个新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300港元优惠券。满减扣头方面,KeeTa设置了一人饭堂专享体验券、差别规格的满减券。
针对商家这一侧,KeeTa也放松了入驻门槛和抽佣比例。平台首批招募的重要是大型、连锁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美心MX、吉野家等。这些餐厅分布广泛、出餐快、品控稳固,可以资助KeeTa提拔履约服从、奠基好口碑。
从超时15分钟赔偿10港元、20分钟20港元、60分钟以上100港元的“定时保”规则来看,KeeTa对本身的配送速率很有自大。前期花鼎力大举气招募的骑手团队,天然也在当中发挥紧张作用。KeeTa对骑手也是非常大方,提供迎新夸奖、服务费补贴、组别夸奖等一系列额外嘉奖。
(图片来自KeeTa官网)
这些实在都是美团当年打赢“千团大战”的看家本事,本地用户早已屡见不鲜,对香港消耗者来说却充足震撼。对比之下,Foodpanda和Deliveroo的补贴力度、配送服从就没有那么强盛了。
此中,Foodpanda的最低消耗尺度广泛较高,每笔订单的配送费大多在5-20港元之间,依据送餐间隔而定。除了新用户注册红包外,Foodpanda鲜少派发其他优惠券,即便是现在鼎力大举推广的付费会员Pandapro也只有每月5次免运费优惠,和美团在大陆地域实验的会员制度有不少差别。
随着时间推移,Foodpanda和Deliveroo的份额很大概会加快流失,乃至终极重塑香港外卖市场格局。这过程中固然少不了一番厮杀,几个平台也不免要捐躯短期的利润以调换更大的规模。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雷同故事已经出现过太多次了,没有人会以为惊奇。
真正令人惊奇的大概是,本日这一系列话题都是围绕香港市场睁开的,却和香港互联网企业没有太大关系——是的,和KeeTa一样,Foodpanda、Deliveroo也是外来户,并非香港本土孵化的互联网平台。
2014年,来自德国的外卖与杂货配送公司Foodpanda进入香港市场,建立于英国的Deliveroo也在一年后参加战局。颠末数年征战,Foodpanda和Deliveroo把持了香港90%的外卖市场份额,并渐渐逼走其他竞争对手。
(Deliveroo和Foodpanda,把持香港外卖市场的两大外国企业)
这期间,有不少巨头也想挤进来分一杯羹,但大多铩羽而归,包罗在国外混得风生水起的Uber。但在挑衅者队伍中,我们依然看不到香港本土企业的身影。
香港外卖配送市场说大不大,停止2022年底用户渗出率约为30%,和大陆地域有靠近一倍的差距,但这些年不停在增长。形成把持之势的Foodpanda、Deliveroo业绩也很稳固,疫情期间仍能委曲维持个位数增长。按理说,外卖并不是一门冷弟子意,但就是没有本土企业能扛起大旗。
香港本土企业的弱势职位,还不但表现在外卖行业上。即便有了大量“外来权势”增援,香港移动互联网发展速率仍跟不上预期。
客岁年底疫情管控放开后赴港旅游高潮再次鼓起,蜂拥而至的游客既为维港的繁华夜景、陌头巷尾的老字号美食陶醉,也感受到香港和大陆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差别。反之亦然,北上的港人同样深切领会到实际的落差。
比起KeeTa、Foodpanda、Deliveroo在市场份额、业绩上的竞争,一样平常生存中的点滴体验,好像更能凸显香港在移动互联期间的落寞。
衣食住行全揭秘:香港移动互联网真的落伍了?
在小红书、微博等交际平台上,聚集了大量赴港旅游攻略、在港生存体验帖子。大到当局机构、企业、商户的数字化水平,小到借充电宝、八达通充值等一样平常琐事,都是博主们最热衷评论的话题。
积极的一面是,香港已根本遍及移动付出,可满意刷码搭车、线上预订旅店和景点门票等一样平常所需。
香港的几大公共交通体系中,港铁开始接入的是Alipay,随后也接入了WeChatPay和银联云闪付,不少站点还配备visa、Master only刷卡体系。别的,香港地铁、出租车公司都推出了移动端软件香港地铁通、HK Taxi,支持线上打车和线上付出。
生存服务方面,外卖前面已经提到了Foodpanda和Deliveroo两款应用,现在又多了KeeTa,选择更加多元。租房应用重要有“他乡”、“591揾楼”,餐饮到店范畴有被称为“港版大众点评”的OpenRice和TheGULU,麦当劳等大型连锁企业也都有专属APP。
不外香港的数字化服务仍有很多不美满之处,也因此受到游客、留门生们的诟病。
大型商超、港铁遍及了移动付出,但很多小店并未引入这项服务,八达通和现金照旧最常见的付出本领。微博、小红书等交际平台上就有不少博主不厌其烦地提示赴港游客,肯定要预备适量现金。面临批评区网友的疑问,大V“Sunbelife”不得不一次次做出表明:当地茶餐厅、小巴、主动售卖机真的只支持八达通。
再好比借充电宝,就是香港另一大“斑点”。小红书博主“口小姐”在本年4月去香港旅游时就遇得手机没电又找不到充电宝的逆境,只有7-11便利店提供一小时6港元的租借服务,而且还必要充值付出和缴纳198港元押金。
押金是会退还的,但充值30港元起步,没用完的钱也不能退。面临批评区网友提出的同款疑问,“口小姐”只能无奈地安慰本身:下次去了还能用……
(图片来自小红书)
更紧张的是,就像前面提到的外卖行业一样,香港大多数移动付出、出行、跑腿APP都由外地企业开辟,本土公司存在感并不高。
好比移动付出市场占据率较高的Alipay、WeChatPay就分别来自蚂蚁团体、腾讯两大巨头。出行方面,Uber、DiDi(滴滴外洋版)打车相应速率远超本土公司推出的几款APP。
“港版大众点评”OpenRice同样难逃用户吐槽,各大交际媒体上充斥着对其信息真实性、用户体验的吐槽,弹窗广告过多和功能入口设置杂乱更是成为最大槽点。
(图片来自小红书)
留门生“Julie”则在小红书上分享的攻略贴中写道,这几款外来打车APP唯一的缺点只有贵了,但“方便是真方便”。假如要搬家的话,当地APP“全港易”只能算小众应用,一样平常只能叫到载重5.5吨以上的大型货车。对比之下,货拉拉代价更实惠,可选的车型也更多。
(图片来自小红书)
用户的感知是最真实的。已往十几年,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每个人的一样平常生存,为人们创造了更便利的生存方式。数字化服务方面的缺陷,无疑是香港市民、游客、留门生们的一种遗憾。
放在贸易的角度,互联网改变的远不止一样平常生存——另有一座都会、一个经济体的财产布局和前程。曾经领跑天下的香港经济日渐式微,又怎会和互联网行业的弱势体现毫无关联呢?
香港互联网业近况:大企业艰巨转型,初创企业夹缝求生
从宏观的角度看,本土互联网行业恒久积弱间接导致了香港经济活力的阑珊。
Wind数据表现,2010年后香港GDP年增长率呈断崖式下滑。撇开疫情肆虐这三年不讲,已往十多年香港GDP增速恒久倘佯在5%以下,2019年更是出现负增长,这是2008年环球金融危急时期都未曾有过的低谷。在金融、地产、外贸、物流四大支柱触及天花板后,香港错失移动互联海潮的悲观一面被无穷放大。
在已往很多年,香港都是中国经济开放水平最高、财产布局最康健的都会。但如今,中国经济的门面已经酿成了上海、北京,香港互联网业乃至远远落伍于隔海相望的深圳。
和游客、留门生生存中的种种未便雷同,大陆、香港两地企业的互助过程中,后者也能感受到全方位的压力和差距。入主TVB两年之后,华人文化团体董事长黎瑞刚就对着镜头开门见山:
“对于这家公司的状态,我是不满足的,而且黑白常不满足。” 令黎瑞刚不满的除了收视率下滑、剧集综艺缺乏新意、头部艺人流失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另有公司内部的数字化水平。用他本人的话来说,TVB就像一艘风雨飘摇的古老汽船,迟钝地行驶在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期间,“动力体系已经完全扛不住表面的大风大浪”。
黎瑞刚还枚举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在制作审批流程上,TVB直到两年前还在利用“三联单”申请经费,即一式三份的手写票据,分别交给差别部分存底。而在大陆和流媒体发达的北美,数字管理体系早已成为影视制作公司的标配。
但当黎瑞刚刻意推动公司的数字化改革时,他才略感遗憾地发现,没有多少本港互联网企业能帮上忙。
香港互联网业到底有没有拿得脱手的公司?为了答复这个题目,香港当地媒体、机构也是颇费苦心。
2021年创科香港基金会曾筹谋了一期香港独角兽榜,试图显现香港科技、互联网业的气力。尴尬的是,上榜的企业中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各行业龙头,但“港味”并不浓。
榜单前五名大疆、商汤科技、货拉拉、空中云汇和第四范式,都是大名鼎鼎的独角兽。但看到这份名单,不少网友冒起一个个问号:这些公司也是香港的?
之以是有这个疑问,是由于这份榜单的评比规则就非常宽松:在港建立、早期在港孵化、在港设立总部或首创人拥有香港永世居留证的企业都在评比范围内。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业务重心不在香港,只是名义上属于香港企业的独角兽上榜。
好比大疆首创人王滔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修业,但他出生于浙江杭州、公司总部位于深圳,货拉拉首创人周胜馥倒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新界人,但公司业务重要在大陆。
更无奈的是,在这些不那么“纯正”的港产独角兽之外,香港互联网界真的没有太多令人面前一亮的初创企业了。
假如将时间拨回到移动互联网鼓起前那几年,恐怕没有人想到香港会是这幅容貌。香港互联网业为何沉溺到这种田地?这也是很多人正在追问的题目。
香港失去的二十年: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客观地说,香港互联网业确实受到一些天赋条件的制约。
好比生齿有限、消耗不敷,电商、交际媒体等诸多赛道不具备规模扩张的底子,本土企业不大概像大陆或美国偕行那样烧钱补贴抢用户。再好比和美国互联网业无缝衔接,亚马逊、Facebook、谷歌等硅谷大厂早早杀入香港市场,抢占大量市场份额。
但日后分析香港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大北局时,被提及最多照旧两个来由:规划失误,传统财产过于强势。
一方面,香港没有碰到好时间,股市的震荡让世纪初的互联网造富神话戛然而止,香港偏偏想在这个时间点挤上互联网列车。
直到如今,另有很多人对20世纪末出台的“硅港筹划”(又称“矽港筹划”)耿耿于怀。从这个名称不丢脸出,其时的规划者盼望在香港创建一个对标美国硅谷的科技财产基地,靠着本身的资金、政策上风培养一大批高新技能企业,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乃至将“把香港发展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央”写进了施政陈诉。
但厥后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晰了,“硅港筹划”并没有将香港带进新期间。2000年科技股泡沫汹涌而至,1999-2001年期间上市的科技公司存续率一度跌至不敷10%,纳指一度暴跌78%,网络股指数跌幅靠近95%,亚马逊、苹果、英特尔市值蒸发90%。
大情况江河日下,“硅港筹划”也失去了意义。更令人担心的是,该筹划的失败乃至动摇了当局的转型刻意,继而减弱其投入力度。
数据表现,21世纪头20年香港当局科研投入占GDP比重(研发强度)不停低于1%,最糟糕的2013年香港研发强度仅为0.73%,不及隔壁深圳(4.02%)的五分之一。
另一方面,其时的香港房地产、金融业仍处顶峰状态,挤占了大量优质资源。加上香港富豪阶级圈子文化盛行且相对封闭,外来者想融入并不轻易。
有“中国芯片教父”之称的张汝京在21世纪初曾赴港观察、选址建厂。彼时,张汝京开办的正泰半导体被幕后大股东们自作主张出售给了台积电,正憋着一口吻探求东山再起的时机。向来以友爱营商情况著称,资源市场高度发达又正幸亏鼎力大举发展半导体财产的香港成为首选之地。
然而,张汝京这条过江龙终究低估了香港地头蛇的威力。本港的地产巨头对这个外来者始终保持鉴戒,拿地建厂的筹划一拖再拖。而地产界诸子真正担心的,不外是半导体工厂建起来后会炒高地盘代价,成为本身的心腹大患——说到底,它们照旧把半导体当做一门地产买卖。
赴港建厂受挫后,张汝京愤然北上,终极选定上海张江的一块地盘建起了本身的半导体工厂。多年后,张汝京带着本身的新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市值一度到达近6000亿秒杀香港一众地产巨头,这家公司叫中芯国际。
已往二十年,像张汝京如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企业家,肯定不在少数。大概说到底,香港人不肯意扬弃以地产、金融为主的经济模式,也无法担当本身已经落伍的究竟。天然情况、资源上的缺陷,乃至在某种水平上减弱了港人的冒险精力。
受生齿、资源、地理位置等天赋条件限定,自开埠以来香港不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内需不敷、第一/二财产贡献率低,第三财产撑起泰半壁山河。直到如今,金融服务、商业(重要为出口商业)及物流服务、旅游、工商服务(房地产为主)仍并称香港经济四大支柱,制造业的产值占比一度低至不敷1%。
在天下经济论坛的《环球竞争力陈诉》中,创新本领也不停在拖香港后腿。不否认,疫情给地产、服务业极重一击,放大了香港的逆境,直接导致GDP滑向负增长的深渊。但现实上,早在疫情发作前香港经济的布局性缺陷就已表现无疑。
成于地产,困于地产,已成为香港经济的心病。将关键词置换为金融、旅游、外贸,大概同样实用。题目是地产的黄金期间也已经已往了,香港的避风港已满是缝隙,表面的天下还是风高浪急。
改变,早就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做题。
抢资源、抢人才,香港正在奋力反扑
固然,以“狮子山精力”为傲的港人不会容易认输。错过移动互联网风口已成不争的究竟,香港如今要为将来做计划,储备弹药、追逐下一个二十年的科技风口。
一方面,香港另有本身的上风:资源市场高度发达、投资情况宽松、顶级VC齐聚,创业情况相对友爱。
GYbrand环球品牌研究院和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团结发布的陈诉指出,香港在2023年国际金融中央TOP 100评选中以882.33分凌驾新加坡,重返环球第三、亚洲第一,仅次于纽约、伦敦两个巨无霸。疫情三年,香港金融市场也抗住了重重压力,资产及财产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靠近50%。
(图片来自GYbrand)
慕名而来的投资人挤满中环高档写字楼,香港本土的创业团队可以吸收到行业最新的资讯,也能打仗到更多优质资源。究竟在一众顶级投行、VC眼里,香港照旧亚太地域最紧张的资源聚集地。字节跳动首创人张一鸣就于克日在香港建立全新个人投资资金,由他本人担当董事,重要投资科技行业优质项目。
互联网、科技行业很烧钱,不缺钱的香港市场,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另一方面,当局不停放宽人才引进尺度,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人才来港发展。
本年4月1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现有关部分正筹划扩大“人才清单”范围,为企业招揽高端人才大开方便之门。已往这段时间,无孔不入的港媒爆出了新“人才清单”很多细节:退换印花税、非当地结业生逗留期延伸至两年等规则都凸显了当局的抢人刻意。
自2018年出台以来,香港“人才清单”已经举行了多次调解,2021年将遴选人才的范围扩大到13项,纳入了更多科技、先辈制造行业岗位。按照最新规划,这份清单将进一步扩充至50个专业岗位,扩容靠近三倍。
风俗了高傲的香港,好像从来没有那么焦急,那么低姿态。港府的态度也很明白,如今不是顾影自怜大概追忆往昔光辉的时间,只有举措起来才气排除焦急。一番操纵下来,香港押宝的风口也渐渐明了:先辈制造、Web3.0、AI、半导体是重中之重。
这些风口未来会发展到哪一步,没有人能预见。但至少这一次,我们看到香港差别以往的转型刻意。第一步总是最难的,选好了方向,就只好卸下包袱、保持信心走下去。
以港为鉴,实现财产升级必要做好几件事?
香港固然不是特例。在信息革命之后,移动互联网期间到临之际,另有很多都会和香港一样陷入转型的死胡同。尤其是那些金融、地财产发达的地域,其遭遇险些是香港的翻版。
好比新加坡互联网行业就挤满了外国巨头和外来创业公司,本土企业没有太大生存空间。尤其是其浓重的华人文化和健全的金融市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极大吸引力,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大厂纷纷下南洋淘金。
和新加坡相比,英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得稍好一些,至少另有不少能拿脱手的头部企业。尤其是在电商赛道,英国有建立超20年的生鲜电商平台Ocado,另有奢侈品电商垂类的头部平台Farfetch。
但以估值、市场份额、营收程度而论,占据英国互联网行业顶端的还是那些跨国大厂。同样以电商行业为例,SimilarWeb的陈诉指出,来自美国的电商平台占据英国市场71.4%的份额,亚马逊一家的占据率就高达55%。
回首这几个地域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它们的题目是相似的:经济高度依靠金融服务或房地产,经济空心化严峻、内需严峻不敷。从这几个经济体一波三折的转型之路中,代价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以为有一些共同的教导是值得厥后者参考的。
起首,当局的规划要联合现实,扬长避短。
同样缺少资源的韩国,就把一副烂牌打出了极佳的结果。在2008年订定“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后,韩国当局带头发动传统财产转型,并促成第二、第三财产的团结。在上世纪末期资助韩国实现经济腾飞的细密化学、细密机器、盘算机财产,成为新能源、新质料、半导体等21世纪高新财产的后援,两边实现资源共享、上风互补,齐齐推动国家财产布局的升级。
其次,财产布局升级、转型一定会有阵痛,作为政策实行者、规划者不能被传统权势裹挟。
在这方面,恒久受到美国打压的日本是正面例子,倾天下之力打造出高端制造、高精度装备等支柱财产。香港固然缺少日本巨大内需市场,但同时也缺乏那一份刻意和勇气,只能周旋于地产、金融等传统气力之中。
幸亏,香港的故事正在翻开新的篇章,如今另有纠错的时间。
写在末了
转型路上的香港,实在并没有舍弃金融这块护身符。只不外新期间的香港金融业和科技、互联网联合更加精密,以另一种方式贴近期间发展潮水。
4月11日,香港Web3.0协会正式建立,旨在相应当局招呼、促进香港“第三代互联网”生态情况的建立。根据官方说法,香港致力于建立环球领先的Web3.0聪明都会和安全可连续的数码金融中央。
蹉跎近20年后,香港确实不想再错过任何一个风口。近来几年,港交所的频仍修改上市规则,务求营造一个更机动、宽松的资源情况,也是为了助力本土科技企业进步。
不外错过的韶光无法追回,已所剩无几的移动互联网红利还可否支持香港转型之路,也是一个未知之数。说到底,香港照旧要为本身的痴钝、夷由和错误的选择付出代价。
幸亏香港经济根基雄厚,财产布局也在连续改善,仍有富足的资金、资源为下一个二十年做策划。只盼望这一次,香港能汲取此前的教导,少走一些弯路。
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发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审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