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极大地扭曲了中美商业数字
在特朗普等美国政客发动的对华商业辩论当中,一个常常被拿出来做文章的数据是,中美之间巨大的商业逆差。2021年中美商业逆差高达8591亿美元,美国人的言下之意是,在中美商业当中中国占尽了美国的自制,以是要接纳步伐。
根据天下银行2018年的数据,2018年中国全部可商业商品的均匀关税为10%,而美国的关税仅为2.74%。美国以为,中国收取的更高的入口关税,使得中国在对美商业当中占到了极大的自制,因此要求中国调解关税。
学者邢予青在其《中国出口之谜》一书中指出,iPhone极大地夸大了美国对华商业逆差。他表现现存国际商业当中的商业统计方式已经过期,无法反应iPhone如许供应链复杂得多国共同生产的细密装备的真实商业状态。
比方一部iPhoneX手机,现行的商业统计体系将对美出口盘算为409.25美元,从这个数值当中减去中国从美国入口零部件代价的76.5美元,盘算为中国每向美国出口一部iPhoneX,可以得到高达332.75美元的商业顺差。然而究竟上,iPhoneX内里有大量日本、韩国、越南等非美国国家到场生产的零部件,他们至少提供了代价凌驾45%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直接运送至在中国视同假造的外国国土地区的保税区内生产,免交关税和通关,这些零部件的代价并不是在中国创造的,但是他们被全额盘算进了中国对美商业顺差当中,这显然是不公道的。
2017年美国消耗者从中国入口了4220万部iPhoneX, 邢予青估计光这一款手机就导致当年美国对华商业逆差虚增96.5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对华全部商业逆差的2.3%。
与此同时,中国险些没有从美国入口手机产物,但是这些在中国工厂生产的手机却贴着美国苹果公司的牌子。
苹果公司是全天下最大的“无工厂制造商”。一个中国消耗者购买一部iPhoneX手机,通常必要付出1000美元,此中409.25美元用于付出零部件和组装服务的费用,剩下的590.75美元则是对苹果公司在计划、iOS操纵体系开辟、市场营销费用和品牌溢价所付出的费用。然而由于iPhone在中国生产,这590美元没有被算作是美国对华出口。
2021年,整个大中华区的消耗者购买了凌驾683亿美元的苹果商品,这些商品的重要代价是由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的数万名工程师和市场营销职员创造的,但是这笔巨额商业由于其产物在中国生产,在过期的商业统计方式下,没有被盘算为美国对华商业顺差。邢予青指出,这些代价重要是苹果公司的无形资产创造的,在出售这些商品和服务给中国消耗者的时间,无论它们是否跨过了国境,都应该被视为美国对华出口而应该被盘算。
除了苹果公司,美国另有耐克、AMD、戴尔、惠普等大批无工厂制造商,它们在华现实的商业收入相称可观,但是由于工厂在中国,也没有被盘算为对华出口。这种过期的统计方式,极大地夸大了中国的工业和商业本领,而掩饰了美国企业在国际商业当中的巨大现实竞争力。
现实上,中国参加WTO之后的20多年对外出口的暴涨,并不能简朴当作是中国竞争力上升的效果。在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经典模子中,一个国家的比力上风是其可否在国际商业当中占据上风的最紧张因素,但是时至本日,这种模子已经无法表明敏捷崛起的中国对外商业。
中国现在90%的出口额是由苹果公司和富士康如许的外洋跨国公司所主导的环球代价链上生产的。中国企业借助这些跨国企业进入“环球代价链”,可以借助这些跨国公司的品牌、技能、贩卖渠道和资金,极大地降服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所面对的壁垒。
这让我想到1980年耐克公司的首创人菲尔-奈特初次访华时观光了几个中国制鞋工厂的情况,他如许回想道:“这些工厂一个比一个落伍,他们破旧不堪,锈迹斑斑,最紧张的是,这些工厂非常脏。鞋子会从生产流水线上滚下来,沾上污渍,而且是大片的污渍,没有任何防备步伐。工厂根本没有整齐的总体感觉,也没有真正的质量监控。当我们指出一只有瑕疵的鞋子,管理工厂的官员们会耸耸肩说道:还是能穿。” 而环球代价链的存在,使得中国人可以或许敏捷由极其落伍的工厂开始生产iPhone如许环球技能含量最高的商品,包罗iPhone14智能手机,特斯拉电动汽车、戴森的吸尘器和耐克Air Jordan 系列高科技活动鞋。
但是过于依靠跨国公司和便宜劳动力所带来的比力上风,失败的案例触目皆是,南美和东南亚在承接西欧发达国家的劳动麋集型财产到达1万美金左右的人均GDP后,就敏捷掉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而止步不前。
这让我想起了4年前我在印度度过的两个星期,我们去了乔布斯当年在印度禅修时的修道院(现在已经疏弃),去了恒河滨的圣城瑞诗凯诗,看到了雄伟的泰姬陵,也看到了新德里如西方一样发达的富人区,以及比邻的穷人窟。新德里的机场上,停满了印度最有钱的富人的私家飞机,但街上又随处都是衣不蔽体、用垃圾烤火取暖和的托钵人,这经常让人感到魔幻。总体来说,印度给我的感觉很像90年代的中国,脏、乱但是布满活力。
现在,国际财产竞争,已经不再是生产财产链很简朴的T恤、活动鞋、玩具了,而是生产iPhone和特斯拉电动车如许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的复杂科技产物,为服务这些跨国公司,你起首必要先造一座新的都会,重新构筑机场和马路,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雇用到几十万名工人,并为它招来数百家配套工厂……如今,印度人预备好干这些事变了吗?
参考资料:
《中国出口之谜》
《莫迪传》
《草根总理莫迪》
《iPhone简史》
《巨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大国锁钥》
《一只iPhone的环球之旅》
《将来之国,印度》
《李光耀观天下》
《鞋狗》
《今世中国和印度社会比力研究》
《蒂姆库克传》
《中印经济增长比力》
《置身事内》
《乔布斯传》
《成为乔布斯》
《富士康落户郑州背后》——中国谋划报
《纽约时报》对苹果的系列报道:(曾获普利策消息奖)
1.How the U.S. Lost Out on iPhone Work
美国丢掉iPhone生产岗位之谜
2.In China, Human Costs Are Built Intoan iPad
中国低廉的人力本钱成绩iPad
3.How Apple Sidesteps Billions in Global Taxes
“苹果”正当偷逃数十亿美元税收的玄机
4.Apple’s Retail Army, Long on Loyalty but Short on Pay
“苹果”零售终端:忠诚有余但付款不实时
5.An American Model for Tech Jobs?
科技工作的美国模式?
6.Work, Without the Worker
技能工作:用呆板人代替人
7.The Patent, Mighty as a Sword
势如破竹的专利之剑
8.As Boom Lures App Creators, Tough Part Is Making a Living
应用步伐开辟者趋附者众,乐成者屈指可数
9.Signs of Changes Taking Hold in Electronics Factories in China
中国代工厂显现“苹果”改革曙光
10.How China Built ‘iPhone City’ With Billions in Perks for Apple’s Partner
中国苹果城:苹果的扩张与妥协(上、下)
11.An iPhone’s Journey, From the Factory Floor to the Retail Store(And Why the Product Costs More in China)
从富士康工厂到苹果店:一部iPhone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