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途TRO和解案例分析】从面临 25 万索赔与库存冻结,到仅付 3.8 万并获核心客户身份 法途团队接手了一起看似普通却暗藏高风险的美国专利争议:户外装备品牌卖家被 C 公司指控侵犯其“折叠登山杖自动锁定结构”核心专利。对方已准备向美国法院申请临时限制令(TRO),一旦签发,所有库存都将被冻结,旺季广告也会被迫关闭,预计直接损失超过 60 万美元。更棘手的是,C 公司开出的初始和解金高达 25 万美元,并附带后续分成条款。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化解危机,并尽量把危机转化成增长,是我们介入时的首要目标。 一、案件难点与风险画像 技术壁垒高:锁定机构涉及多轴联动,稍有改动便影响强度,很难通过简单“改款”规避。 时间窗口窄:旺季来临前只剩 45 天,若 TRO 落地,库存无法发货。 对手实力强:C 公司在北美户外器材专利池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既能打官司,也能利用渠道排他条款封杀卖家。 二、策略总览
我们将“低和解金”拆解为三步:
① 证据逆推:48 小时内完成专利比对,找到 C 公司权利要求的“可成立”和“可争议”部分;
② 价值对价:将客户已布局的中国、欧洲外观专利及其销量数据打包,设计一份“交叉许可+海外分销”的立体方案;
③ 节奏管控:在 TRO 申请被法院受理前完成初轮谈判,让对方在时间成本与胜诉不确定性之间做权衡。 三、核心执行动作 快速技术拆分
法途团队以功能节点而非整条权利要求切割,确认有两项子结构在 C 公司专利文件的引用文献中已存在类似公开,这为后续递交无效请求与谈判“加码”提供了抓手。
和解金压缩
初始报价 25 万美元 → 第一次回合以“子结构公开+交叉许可”将报价压至 10 万美元;
第二回合引入“共同维权”条款:双方联合向其他跟卖发警告,C 公司可分享额外渠道收益,最终现金一次性买断价定格在 3.8 万美元,约为原要求的 15%。 四、成果与数据
• 45 天内完成协议签署,TRO 申请随即撤回,旺季库存顺利发货;
• 客户获得 C 公司 OEM 资格,从“潜在被告”转为北美区授权分销商,前三个月追加采购 12 万支;
• 整体销售额同比上涨 140%,单支毛利率因规模效应提升 3.6%;
• 和解现金支出 3.8 万美元,相比对方首轮报价节省 21.2 万美元,若含潜在 TRO 冻结损失,总体挽回金额近 80 万美元。
五、经验启示 “防御”并不等于“被动挨打”
跨境卖家常把专利纠纷理解为单向成本,事实上只要自身掌握一定 IP 资产,就能反向议价,把纠纷变成合作入口。 成本视角永远要落到现金流
与其盯着对方一次性索赔金额的高低,更要让对方看到“原本要烧掉的诉讼预算,可以换来立刻可见的新增收入”,才能真正把报价拉到地板。 节奏管理是压价的关键杠杆
绝大多数 TRO 申请都有时间敏感性。卖家的最佳窗口恰恰是对方“已投入但未见回报”的灰色时段,用信息不对称迫使其在“不确定”与“立即落袋”为我们作选择。 “专利池”与“渠道池”结合
仅有技术牌不一定足够,配合供应链、渠道、客群等商业资源才能放大交换价值,构建让权利人无法轻视的“复合筹码”。 六、结语
这起“折叠登山杖”案件再次证明:在跨境电商与全球知识产权纠纷的赛道中,真正决定输赢的往往不是法条本身,而是对时间、现金流与资源互补的综合调度。我们所做的,是把客户手里的“看似微不足道”的 IP 与渠道价值精准拼接,最终让一场高昂的侵权诉讼逆转成规模扩张的机会。对任何仍在北美市场耕耘的品牌而言,提前布局本土与海外专利,并随时准备将“防守资产”转化为“进攻武器”,才是面向未来最具性价比的安全垫。
|